首頁 > 水體
水體

  水體(body of water)是河流、湖泊、沼澤、水庫、地下水、冰川和海洋等「貯水體」的總稱。是一個譯自英文的外來詞指自然上各種被水所覆蓋的地方,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環境科學領域中,水體不僅包括水,而且也包括水中懸浮物、底泥及水中生物等。從自然地理的角度看,水體是指地表被水覆蓋的自然綜合體。

水體區分

水體可以按「類型」分區,也可按「區域」分區。按「類型」分區時可以分為海洋水體和陸地水體;陸地水體又可分成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。按區域劃分的水體,是指某一具體的被水覆蓋的地段,如太湖、洞庭湖、鄱陽湖,是三個不同的水體,但按陸地水體類型劃分,它們屬於湖泊;又如長江、黃河、珠江,它們同為河流,而按區域劃分,則分屬三條水系。

水體污染

主要指由於人類的各種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河流、湖泊、海洋或地下水等水體中,使水和水體的物理、化學性質發生變化而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價值。水體污染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,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,全世界75%左右的疾病與水有關。常見的傷寒、霍亂、胃炎、痢疾和傳染性肝炎等疾病的發生與傳播都和直接飲用污染水有關。

水體自淨

廣義的是指受污染的水體由於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方面的作用,使污染物濃度逐漸降低,經一段時間後恢復到受污染前的狀態;狹義的是指水體中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而使水質淨化的作用。 水體自淨能力是有限度的。研究水體自淨,就是要探索水體自淨的規律,正確計算和評價水體的自淨能力,依據最優化設計方案確定所排入污水必須處理的程度,達到有效防止水體污染的目的。

水體自淨過程

影響水體自淨過程的因素很多,主要有:河流、湖泊、海洋等水體的地形和水文條件;水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;水溫和復氧(大氣中的氧接觸水面溶入水體)狀況;污染物的性質和濃度等。 水體自淨包括沉澱、稀釋、混合等物理過程,氧化還原、分解化合、吸附凝聚等化學和物理化學過程以及生物化學過程。各種過程同時發生,相互影響,並相互交織進行。一般說來,物理和生物化學過程在水體自淨中佔主要地位。